圖書館位于廣東惠州市平海鎮(zhèn)雙月灣中央公園內。公園整體地形北高南低,北側有丘陵和谷地,向南是大海。項目基地靠近公園中心,是一座獨立突出的“半島形”小山。山的走向從東北向西南,因此北面的視野以山丘和谷地為主,向南則是270度的海景,視線絕佳。
基地東側和東南側有若干棟住宅樓,住宅高大的體量對建筑視線有一定的遮擋。此外,圖書館的高度必須嚴格控制,避免遮擋北側住宅低層住戶觀看大海的視線。
設計力求將圖書館的文化屬性、場地的環(huán)境屬性,及當代社會的公眾屬性融為一體。建筑的位置被規(guī)劃在山頂的端頭,根據地形高差布置在崖口處。建筑與山體融為一體,成為場地的一部分。這樣的處理既可以使圖書館具有最大的觀景面,又最大限度的控制建筑的高度,不遮擋住宅的觀海視線。
圖書館造型力求具有詩意的張力:從高處俯瞰,建筑很幾何化——一個正圓+一條直線。建筑主體部分平面形狀為圓形,直線是室外走廊和長墻,它將人從山頂引入建筑。圖書館整體為白色,走廊、長墻和屋頂的邊緣強化了幾何構成感。建筑屋頂剖面呈碗形,閱讀區(qū)的透明玻璃使屋頂具有懸浮感。碗狀的屋頂內是水池,它給予了建筑一種戲劇性——一座位于水下的圖書館。
進入圖書館的過程并不簡單。因為建筑位于一座小山上,建筑師在山的北坡設計了一條曲折的路徑。讀者需要拾階而上,在身體略顯疲憊中體悟求學之苦,因此這里也稱為“書山有徑”。到達山頂,映入眼簾的是筆直的走廊和長墻,它們以一種“強硬”的態(tài)度引導人朝向大海和建筑的方向。讀者需要做的是遵從這個安排,被引導進入位于水下的圖書館。

建筑師希望將室內營造為一組具有序列感的,亮與暗,開與閉交疊的戲劇性空間。人進入建筑的第一個場景是玄關,它位于室外走廊的盡頭,這是一個相對狹小的過渡空間。從玄關左轉,進入位于建筑中部的圓形空間,空間的界面樸素,具有禪意。建筑師希望這里是神秘的、暗的,它為進入閱讀區(qū)域提供了前導,也可以在此舉辦一些小型的展覽或者聚會。暗空間有“洞口”與閱讀空間相連,后者位于建筑的外圈,是一個明亮的半環(huán)形空間。它具有近270度的落地玻璃,透明且開放,可以看到碧空和大海。
閱讀區(qū)的室內基調以白、淺灰等亮色為主,利用曲線的造型營造輕松、時尚的氛圍。座椅和小桌沿著外圍的玻璃幕墻擺放,讀者可以在此安靜的邊閱讀,邊遠眺風景。書架沿內壁環(huán)形布置,并在天花和地面區(qū)域向外延伸,形成類似云狀的造型。
項目的景觀力求純凈。作為建筑的基底,山頂的植被以低矮的芒草和綠植為主,它們襯托出建筑干凈的形體。場地中的幾塊巨石被小心的保留,并與路徑結合在一起,成為觀看建筑時候的前景。
建筑師和業(yè)主都希望給使用者,乃至這個南方的小城市一些驚喜。客人可以沿著長墻北側被隱藏的路徑到達水池中的小平臺,并通過汀步抵達同樣位于水池中間的采光口及平臺。水池邊緣沒有設置圍欄,這確保了建筑的完整性和純粹性。但建筑師利用汀步和平臺周邊的水深限制人進入水池,保證了安全性。從山頂的特定位置望去,視線可以掠過水面看到遠處的海平面。水、天、海在此時此地得以融為一體。